close

  □本報記者 張立東 王青山
  穿鬥小青瓦、白牆坡屋頂,一棟棟川東北民居風格的新房錯落有致,深秋的南充市西充縣鳳鳴鎮雙龍橋村十分美麗。
  此前,雙龍橋村曾完成了兩次跨越:2009年,引進台資企業實現整村流轉土地,發展有機觀光農業,打造“中國有機生態循環第一村”;2012年以來,南充全面推進新農村綜合體建設,2013年,雙龍橋村新農村綜合體建成,130戶村民搬入新房,該村也躋身“全國1000個美麗鄉村”。
  如今,以農村產權確權頒證為重要內容的新一輪農村改革,正在引領雙龍橋村實現第三次跨越。
  拿到“鐵證”
  家門口就業動力更足
  9月16日,11組村民陽曉林正在裝修中的鄉村特色酒店內忙碌,8月她從打工地新疆回到家裡,在村裡新引進的酒店里找了份工作,實現了家門口就業。
  這兩年,回不回家一直困擾著陽曉林。在新疆的建築工地打工,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,但無法照顧家裡,特別是孩子到了入學年齡,需要家長的輔導。去年底,作為西充縣試點村,雙龍橋村完成了農村產權確權頒證工作,拿到“鐵證”,陽曉林吃了定心丸。8月,裝修中的鄉村特色酒店招工,陽曉林回來應聘傳菜員,每月底薪1600元,今年國慶節酒店營業後,還將有業績提成和年底獎金。“雖然收入不如在外務工,但離家近,還是划算。”陽曉林並不滿足於當一個傳菜員。去年以來,雙龍橋村的鄉村旅游業開始起步,人氣在慢慢攢聚,自家近200平方米的鄉村別墅,可以發展農家樂,“現在多學習一下,以後有機會自己乾”。
  村民席國清已經在這樣做了。16日下午,他正在宰殺雞,“周末有游客來,先備著”。去年搬進新家後,他投資十多萬元把170平方米的新家裝修好,在外地打工的兩個孩子也準備回家一起經營農家樂。
  機遇不止於此。西充縣統籌委副主任何德華介紹,此前,由於集體經濟組織下的土地劃分到了社(組)一級,儘管政策允許房屋可以在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內買賣,但實際操作中通常只能在社(組)一級範圍內進行。房屋確權頒證後,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房屋買賣的障礙也就打破了。席國清打算通過承租或購買的形式,在村裡實現農家樂連鎖經營。
  解開束縛
  農民離土不失利
  “在外打工,還是惦記著家裡的土地。”拿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,雙龍橋村1組村民曹中潤心裡踏實了,他家中的7.44畝地,2009年流轉給台資企業四川雙龍農牧公司,“當了一輩子農民,還是習慣有地。”如今,他的妻子楊東芳在公司從事除草、栽苗等工作,每天有40元收入。流轉出去的土地,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,加上曹中潤在縣城周邊打工,日子過得很紅火。“離土不失利,離鄉不失權,這是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原則。”何德華介紹,土地流轉後,農民能夠享受到土地的增值效益,出去打工,對土地的權利也不會喪失。
  作為雙龍橋村最大的土地流轉承租方,四川雙龍農牧公司總經理林雲飛正在把全村1600畝土地打造為有機生態產業園,重點打造臺灣特色蔬菜、水果、中藥材、牧業、水產、畜禽等六大種養區。由於有機種植的需要,流轉的土地大部分在“休眠期”,通過撂荒實現土壤條件的改善,祛除農藥、化肥殘留。3年多的“休眠期”之後,他將以“公司+專合組織+農民”方式推動有機產業園建設,雙龍橋村的農民不再只是打工者,他們可以通過農戶返租聯營模式發展生產。
  捆綁在土地上的束縛正在解開。何德華說,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,土地本身將煥發強大的“造血”能力。春節前,通過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,西充縣義興鎮百科有機農業產業園向南充商業銀行借貸5000萬元。
  去年,通過入股分紅、保底收益等方式,雙龍橋村村民實現人均純收入10261元,是西充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.5倍。
  (原標題:雙龍橋村的第三次跨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pnjxngvygow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